2009年3月26日 星期四

嘉義市志航國小/新庄的百年變遷

這是嘉義市道將圳文化學會於2009/03/19與嘉義市志航國小舉辦五年級生導覽嘉油鐵馬道,個人負責在世賢路站至民生南路站之間的解說內容。

理事長要求"講些東西",但是實在不知道該掰什麼的情況下,勉強整理出來的東西。也虧得在導覽前一天找到1928年的嘉義市地形圖(大正十五年至昭和二年測繪),補足了一些歷史及自然人文地理上的空白,真是一大收穫。

導覽當天個人是把地圖用A1大圖輸出後釘成冊在現場翻閱對小朋友解說的,下文則是導覽後整理當天說明的文章,另外增加一些內容整理而成。

關鍵字:地圖、糖鐵、八掌溪改道、都市發展軌跡。

版權宣告:
本文版權屬於嘉義市道將圳文化學會及本文撰寫者洪哲正所有,歡迎無償引用,但引用時須註明版權及出處,引用本文之文章本身也必須同意其他人無償引用;除非獲得本學會授權,不得用於商業用途。

本文內容承蒙嘉義市道將圳文化學會楊清樑理事長、陳燦金常務理事等人提供寶貴資訊,在此感謝。

那麼,本文開始。

*********************

■ 1904 台灣堡圖(日治時期)



1904年,歷經六年調查繪製完成的台灣堡圖,除了象徵當時大日本帝國對新殖民地台灣的基礎調查已經告一段落,也意味著台灣第一次有系統、以現代測量學留下當時台灣的地形地貌、山川、河川溝渠、聚落及道路等詳細資料。

上圖中紅色線條標示著現在志航國小的學校範圍。圖中可見該地在1904年只是一片荒煙蔓草,圖上方的嘉義城牆範圍仍舊可見,八掌溪離學校非常之近,學生大概走個幾百公尺就可以下水游泳(誤)。

現代的民生南路在1904年就已經存在,位置與現今民生南路相差無幾。

最重要的是,學校北方的新庄在當時尚未聚庄,其先祖仍舊居住在南方八掌溪畔的下角寮。



■ 1928 嘉義地形圖(日治時期)



1928年,嘉義城經過市街改正後,已經發展出現代可見嘉義市的雛形。除了中央噴水圓環之外,縱貫線鐵路、中央大排(現垂楊路)、高女校(現嘉女)等也已經建設完成。

圖上最重大的改變是志航國小北邊的「新庄」聚落已經出現在地圖上,原本八掌溪畔的「下角寮」已然消失,這跟「祖先因為八掌溪氾濫而搬遷」的當地民間說法不謀而合,現在時間上已經可以大致確認聚落搬遷的時間可標定在1904年至1928年之間。

除了縱貫線鐵路之外,象徵嘉南平原重大經濟作物種植的「糖鐵」也已經縱橫於阡陌之間。從新庄東側往東北方行去,直到頂角子寮北側的中央大排為止的這整條鐵道,跟之後的溶劑廠大有關係。此糖鐵往南則連結至目前的南靖糖廠,當時則稱為東洋製糖工廠。



■ 1945 美國戰爭部航空測量圖



1945年,在太平洋戰爭中已成強弩之末的大日本帝國,其原本設定的「絕對國防圈」早已被美國突破,日治下的台灣因此成了美軍轟炸的標的。

美軍為此對台灣26個都市展開測繪作業,而嘉義因為水上機場以及溶劑廠(圖上標示丁醇工廠位置,現中油煉研所)的緣故,成為美軍絕佳的轟炸目標。

在中油的資料中,溶劑廠建於1940年,1941年完工啟用;中油鐵道(現嘉油鐵馬道)則建於1943年,用來把溶劑廠提煉出的丁醇接由縱貫鐵路載運到高雄港,然後船運到日本本土的橫須賀及佐世保等海軍港口供飛機精練燃料使用。

此時的糖鐵仍舊存在,但是往東北的延伸已經被截斷了,此時已經由載運甘蔗製糖廠製糖的功能增加一個任務:由糖廠載運生產過剩的糖蜜至溶劑廠提煉丁醇。



■ 2002 衛星照相圖
(嘉義市及周邊衛星圖最新更新日期為2002年9月11日)



藉由Google Earth的強大功能,瀏覽及使用衛星照片已經成了非常方便(而且免費!)的一件事。上圖中的志航國小紅色範圍係當時尚未遷校拆除的民生國中校舍。溶劑廠(現中油煉研所)以及志航國小中間夾雜的聚落正是新庄。

在三者中間的交點上,正是道將圳第一制水閘,管制著道將圳幹線、將軍圳支線、以及新田分線三條水圳的分水流量。紫色標示線則為現在的嘉油鐵馬道,與新田分線平行南下的則是當時的糖鐵路線,照片所示部分已經開闢道路,在往南部分也將因為嘉義市湖仔內區段徵收而完全失去痕跡。

注意右下角的聚落痕跡,跟舊地圖的舊八掌溪流向有某種程度的關係,當然今日的八掌溪早已往東南改道,離志航國小更遠了。



■ 嘉義市地籍套繪圖



這是以志航國小為中心所套繪的下路頭段地籍圖。

地籍圖是用來標示土地權屬範圍的文件,每塊相鄰土地依這相關位置拼接在一起後繪圖,就會形成如上像拼圖一樣的地籍圖。

地籍圖從某種角度來看,並不僅僅是標示土地權利範圍的圖面而以,它還可以記錄聚落城鎮發展、以及自然/人為地貌改變的軌跡。

比如上圖,志航國校上方的新庄因為發展已近百年,可以想見在當初沒有都市計劃的年代,聚落有機發展的結果下,其道路規劃及房屋座落一定呈不規則發展,不像上圖正下方近代發展的聚落社區那般規則以及正交。甚至聚落土地小塊密集以及田地土地大塊稀鬆的紋理也可清楚展現。



■ 嘉義市地籍套繪圖使用案例:由地籍圖尋找消失的糖鐵痕跡



上頁提及地籍圖還可以記錄聚落城鎮發展、以及自然/人為地貌改變的軌跡。所以我們試著由地籍圖來找尋1928年時存在、但1945年美軍地圖上已經消失的「溶劑廠東北方糖鐵延伸」的痕跡。

這段糖鐵在當地的耆老居民間也曾經被當成過往的陳年往事,但只是僅止於口頭傳述「這裡從前有糖鐵經過」這樣的描述,對於其緣由以及更詳細的資料則付之厥如。

藉由Google Earth衛星圖與1928年嘉義地形圖的疊合比對,只能隱約發現在南田公園南側的南田市場道路紋理。但我因為執行建築設計相關業務的關係,知道很多土地即使重新再開發,也會因為新的土地權利主體(比如個人或公私立法人團體)由於某種因素而沒有去對其擁有的數宗鄰接土地做地籍合併的處理,所以原始的土地形狀常常會在全區的地籍套繪圖上斷斷續續的保留下來。

比如上圖,我們從溶劑廠所在的「下路頭段」經拼接「堀川段」以及「民族段一小段」三個鄰接地段,可以發覺如上圖紅色線段標示部分的軌跡,這個軌跡跟1928年的圖面極其相似,不僅軌道弧度類似,終點也是止於垂楊路。如果想要進一步確認,我們還可以到嘉義市地政事務所調閱圖上被標示的地籍號碼,追蹤查詢該筆地號以前舊的手抄土地登記謄本紀錄,我們認為應該可找到該筆土地曾經權屬於台糖的證據才是。

所以儘管現況已經因為都市發展而改變紋理,但是地籍圖卻仍然能循得蛛絲馬跡。


■ 嘉義市都市計畫圖



上圖是嘉義市目前最新的都市計畫圖。

都市計畫圖是政府因應都市發展而作的計畫圖面表示,藉由控制該地區土地使用類別(住宅區/商業區/文教區/公園綠地/道路/農業區的劃定),以及使用強度(建蔽率/容積率)等方式來規畫整體都市的發展,藉此控制都市各地區的人口數量以及相對應配合建設的公共設施(比如水電容量/排水/道路/公園綠地/學校)配比。

志航國小之所以能在該區設置,除了「該校校地權屬於嘉義市政府」之外,都市計劃中規畫此地作為學校預定地也有很大的原因,這表示該土地不能作為公園或者住宅等其他開發項目。

都市計畫因為使用項目的控制,在某種層面上也會影響都市景觀,例如在中油鐵道往西行走,就可以發覺景觀會漸漸的由住宅房屋密集的都會景觀,逐漸的轉變成房屋稀鬆、遍地農作的鄉村景觀。

圖上顏色標示著分區,比如住宅區為黃色、正紅色為商業區、紫色為文教區、淺綠色為農業區、深綠色為公園綠地、白色線條狀為道路用地。

********************

1 則留言:

HuangYK 提到...

實在寫得精采,感謝
huang y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