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16日 星期二

Re: 倡導有機住宅揚名西方建築界 李承寬「築」夢歐洲

發信人: jjh@dadusan (十三號星期五的傑森), 信區: Architecture
標 題: Re: 倡導有機住宅揚名西方建築界 李承寬「築」夢歐洲
發信站: 東海大度山之戀 BBS 站 (Tue Apr 17 01:30:39 2001)
轉信站: dadusan

嗯嗯...看到好文張貼的零零散散的,一時手賤就幫忙排排版方便大家閱讀。其中或有因為整理時的掉字,或者人名中譯看起來怪怪的,我就自作主張補上或修改了,請明鑑。

還有下文中”汪文琪”應為”汪文琦”之誤。各位如果細心的話,建築師雜誌中常有一些來至德國報導當地建築展或建築新聞的文章事實上就是出自汪文琦的文筆。此人目前應該還在德國留學中。

不過李老我有幸見過幾次,其中一次是他在東海開課時我去聽了第一堂後就被他的濃厚鄉音打敗了,另一次是民國82年本來省美館要辦李承寬作品展,我跟著加入志工行列去作李承寬的專訪,當時的主事者是季鐵男老師。不過那個經驗並不愉快,因為被季老師以”行前訓練”的理由免費幫他翻譯了三篇英文的建築文章,而且還被告知”出版社有稿費哦”.....結果當然一毛錢都沒收到。

另:下文中有一位所謂”照顧他四十餘年的德國看護”,如果我沒記錯的話,聽說那位德國人是李老在德國戰敗後路上收養的孩子(李老二次大戰時沒離開德國),然後就一直跟著李老。(這是當時訪談時同學跟我咬耳跟的,如有誤請惠予更正)

離題了。請閱讀下文,這才是重點。

****************本文開始*******************

【 在 mayS@dadusan (良好不優秀) 的大作中提到: 】

2001.04.04  中國時報
倡導有機住宅揚名西方建築界 李承寬「築」夢歐洲 心繫台灣
丁榮生/日月潭報導
 
高齡八十六的我國旅德建築名師李承寬,日前返台接洽
其作品集出版事宜。他畢生在德國與台灣兩地執業與教書,
曾追隨德國有機建築大師夏隆(H. Scharoun)十餘年,兩人
並共同掛名設計柏林愛樂音樂廳,而廣為建築界所知,是華裔
建築師在歐洲頗負盛名的一位。其作品集預計十月出版,將收錄
他一生所設計的作品與有機建築論述。

李承寬於一九五○、六○年代開設建築師事務所於德國
司徒加特與柏林,直到八○年代初,並以「新建築」的有機
建築論,設計完成數量相當多的住家建築,他自己則稱為「家
庭建築」。

李承寬回台時在建築師謝英俊所規劃的日月潭邵族重建
部落暫住保養身體,由於已相當高齡,不良於行,這次由照
顧他四十餘年的德國看護陪同回台養病。昨日他表示,早期
作品的圖樣,已被柏林一間藝術學院的附屬展館收藏,所以
相當期待,台灣田園出版社將出版的「有機建築全集」。
他說,這是在台灣談論有機建築二十餘年來第三本的論述,
雖然在台實現的個案屈指可數,但有一些受他指導的弟子,
如趙力行、汪文琪、郭文豐、文毓義、林東憲、徐岩奇等人
,目前也在此思維體系,實現一些個案,讓他深覺從一九三○
年代即已構思的有機建築思想,後繼有人。


這本書,將著重完整介紹他在德國作品的解讀與評論。
也將規劃一個章節談全世界有機建築發展脈絡,並將李承寬
在有機建築的論述與設計實踐,與近代有機建築師如芬蘭的
阿瓦.奧圖、德國的夏隆、赫林、美國的萊特等人的歷史角色
與定位,作一次分析性的比較。該書雖是李承寬設的集成,
卻是對一九三○年代起的有機建築發展,作完整的評述,讓
世人了解當時,李承寬所說「新的建築時代」究竟真義為何。


 
2001.04.04  中國時報
李承寬:建築 要先了解社會學
丁榮生/專訪

「有機建築雖然自一九三○年代現代主義建築時代起,
就不是強勢主流,只著力於思考建築的根源,但是以有機性
觀點作設計的建築師,我認為要注重在地性與社會性的議題,
因為這是碰觸大眾文化的嚴肅課題,建築師要了解社會學,
才能處理建築的核心」講話已不是那麼有力,面對六位他的
弟子,旅德建築師李承寬仍然語重心長。

回到台灣,他說比起歐洲,這裡的自然景觀與人文社群,
是有機建築發展的最有力條件。可惜的是,一九八○年代台灣
建築是商業狂飆取向,因此李承寬的觀念只能在校園傳承。
視土地利益為至高的際遇,使得有機設計觀,難以生根。
欣慰的是,歷經多年,如今有多位弟子遵循其原則近十來件
住宅與學校案例,只是他已孱弱,期望弟子堅持下去,他只
求作品集能在此出版,讓建築人了解曾有一個孤獨的行者,
在台灣推展有機建築。

有機建築不像有機蔬菜,近兩年才躍上市場。而是早在
三○年代,「自然」觀點被提升之際,就衍生出機能主義設計
概念,李的貢獻在於詮釋有機主義設計觀與東方哲學的契合。
李的嫡傳弟子汪文琦說「李承寬指的建築是強調五度空間,
除三度立體向度之外,包括時間與人的介入,他是人在具時間
特質的空間下運作、空間機能性的完成、機能的彈性等統合
思考的有機建築,但其精神更不限於此,引『自然』入其設計
更是李承寬的特徵與利器」。

這個自然觀的建築論,在西方受到相當重視,也是生活空
間的內涵,所以他後來幾乎以設計住宅建築為主,並打破西方
自文藝復興以來唯「美」取向的建築道德本質觀。在德國,
李承寬建築角色相當被肯定,可惜的是,他在八○年代回到
台灣,大環境讓他無從發揮,也撼動不了台灣房地產取向的建
築界,最後只得再度落寞回到德國養老。

有人形容,貝聿銘在西方世界以公共建築獲致令譽,而
李承寬則致力於住宅建築觀,可是兩大華裔建築師在台灣的
名聲也有雲泥之別,也許是時代與機運,而招致不同的結局吧!

--

(我只是代為整理而已。)

-------------------
Jason Hong

我是賤鹽...呵呵...
-------------------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