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2日 星期二

請託徐建築師處理建築師雜誌文章被刪節的事

(這是四四南村眷村博物館完成後,建築師雜誌邀稿的事件。我因為一段文字被刪除而打電話去跟主編大吵一架後,寫信給同業請求幫忙的信件。)


徐建築師:


這種小事還要麻煩您,真的很不好意思,在此感謝。


民國921025,信義區公民會館(也就是四四南村眷村博物館)開幕,我也上台接受了馬英九的頒獎。但是那天我看到的是,前不久剛下台接研考會主委的林政修前民政局長落寞的站在觀眾席,承辦游菁如忙東跑西的。兩個最應該上台接受表揚的公部門人員被隱沒了,市長以及新民政局長享受光環雖然這也許是很無奈的現實,但我發誓,至少要為他們發個聲。


結果就是2005/3月號的P.59頁的文章...


其實,無論雜誌社是否同意把第一段文章在下期補上,我都已經輸了但,無論如何,我唯一能為他們所做的事,就是在建築師雜誌上留下紀錄,告訴讀者,公部門曾經有幾個人為四四南村這個案子而努力著。


當年四四南村民眾競圖案的結果在建築師雜誌 1999/4月號(「台北曼哈頓的文化綠洲」,馮文辰、游菁如提案第一名;第二名史康迪(加拿大籍的台北榮譽市民);第三名季鐵男)有刊出,請參考。


附帶說明,這個月的文章前面的團隊中,有一個施長安,我曾經跟雜誌編輯說那個施長安對這個案子恐怕以扯後腿居多(另見下文"網路摘錄文章"),而且在我這個室內設計及展場案中,很多早期四四南村的生活照片早就被這個傢伙以四四南村社區田野調查研究之類的名義弄去,而且當做他的私人禁臠不肯歸還或借用,請民政局出面都沒用。害的我們想要研究或使用照片當做展場元素而不可得。這樣的人還能大剌剌的列名在這個案子中,我看了真是感慨萬千。


如果您會寄出任何文字給雜誌社,請以下面的發表文章為主(特別是第一段),上面的文章是對您說明原委用的,對雜誌社請點到為止即可。


至於當時對主編林建築師電話中的不禮貌,如果您有遇到林建築師,還先煩請您我向林建築師致意。畢竟他也有編輯者的立場,當時我的確又急又氣,遣詞用語上就比較口不擇言。我過陣子也會致電林建築師表達歉意。


再次感謝。

後進 洪哲正 敬上


*** 以下為許伯元建築師邀稿我寄給他的文章全文,2005/3月的建築師雜誌砍掉了第一段文句。 ***

四四南村展示館室內展示設計及展示品規劃案

洪哲正建築師


先聲明的是,這個案子如果沒有民政局二科承辦游菁如小姐當年的競圖第一名規劃設計及後續努力的話,不會有現在的老眷村保留,也不會有現在的博物館空間。另外也感謝前民政局長林政修先生,沒有他的嚴厲及堅持,不會有更好的想法出現。


整個展示空間的架構很簡單:


1.打通中央的隔間牆,留下的牆壁延續早期眷村內部方整的紋理構成的展示區,代表平穩的敘事內容。


以及:


2.劃過展示區中間的一道斜線,除了引導動線的進行,也象徵眷村在動盪時代的遷移及掙扎。


整個空間序列及展示內容只在講述一件事:一個大時代飄搖中兵工廠的一再遷移、最後在台灣以眷村的形式落地生根、帶給台灣這塊土地豐富的多樣性文化的故事。


可惜的是,展示空間架構中不可或缺的經營以及活動,在先前的討論中雖然多所著墨,比如說希望原四四南村的居民可以回來講述當年的故事、或者帶著參訪者導覽整個空間、或者文史工作者可以在這個空間中和老四四南的居民話家常、或者可以結合附近仍保有的外省小吃的產業推廣、或者再次製作以及揮舞著那曾經光榮的四四巨龍,受限於專案範圍以及整個作業流程,終究無法順利推行。


* * * * *


本設計中有一個以聲音表現的空間,播放出錄製了各地方的鄉音,以及呢喃的低語「你從哪裡來」謹獻給所有早來後到,在這塊土地上落葉生根,使這塊土地的土壤更加肥沃、更加豐饒的人們 不管你們從哪裡來。


***文章結束***


1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獻上感謝......一切一切!olivia